close

Camera360_2014_12_6_044910_jpg

 

差肩而過的常常讓你嘆息不已

但當你某天默然回首卻發現它在燈火闌珊處,等你

那種欣喜,會讓微笑不由自主的爬上臉龐,快樂指數突然狂飆,完全忘卻外在其他事務

閃耀著熱情的眼眸裡,能看到的就只有那個曾為遺憾代名詞的它

套句現代用語,稱之為小確幸吧。

 

去了一趟臺中

東逛西逛,沒有什麼特別目的地,就是純粹的想靠自己出走

離開熟悉,跳到一個陌生圈,我是全然的觀光客

 

下了客運,一個名為干城站的地點,看不到車站在哪的我,方向其實很模糊

東問西問,或是尾隨他人,總算走到車站

直衝旅客服務中心要了張地圖

Camera360_2014_12_6_121559_jpg  

 

腦袋中盤算著要去哪去哪,真正能走到,其實泰半是憑運氣

 但是和北京(希望有機會說到我和它的故事)相較之下,臺灣的比例尺是如此大,要是走錯路就再繞一次也OK的阿

 

 

接下來就是要說我們美麗的邂逅

 

這趟旅程最棒的小確幸就是這部「刪海經」

 

記得之前好像在府中15看過這部片的預告,但是因為時間關係,沒有辦法去看

卻讓我在這個機緣遇到了,實在太神奇了!!

 

最簡單的方向就是進入後火車站大廳之後直接往左拐(不要不小心就嗶卡進去車站內了喔),就會看到它囉

 

Camera360_2014_12_6_045231_jpg  

20號倉庫特區小街景

Camera360_2014_12_6_022902_jpg  

右手邊再過去就是鐵軌囉

所以你在參觀倉庫內的時候都會聽到火車經過的聲音~

 

Camera360_2014_12_6_023127_jpg

這個20號倉庫算是一個幽靜的景點

(謎之音:假文青的好地方阿)

 

 

進入本文:

 

先來看一下這部紀錄片的主角:「」!!!!

先看一下他的標本

 你認識這個生物嗎?

Camera360_2014_12_6_041100_jpg  

前面的是母的,後面是公的,通常來說母的比較大隻比較有價值

Camera360_2014_12_6_044834_jpg  

左邊是成年的右邊是才脫3、4次殻的

 

這些都是導演帶來的標本,讓我們在看完之後的映後座談可以更加貼近這個生物

說起來我連鱉都沒看過了,鱟這個東西對我來說真的挺稀奇的!!

 

整部紀錄片呢.很值得一看!!!

除了可以瞭解鱟這個幾億年下來的活化石,瞭解到金門這個地方的生活,更可以瞭解到鱟是如何影響金門人討海人的生活

 

不過

這些都是表面是上的故事。

 

導演最想傳達給大家的是這個東西:

在這個對兩岸來說曾經政治意義特殊的小島上,在台灣與大陸開始密切接觸後,近年來有什麼改變?

有,巨大的改變。

 

經濟發展至上的過程中,人類如何替其他生物決定他們的去留,我們犧牲了某些東西之後,我們換來什麼?我們又還剩下些什麼?!

 

 

但是因為不想爆雷

就分享一下映後聽導演座談的一些想法好了

 

1.裡面提到環境評估

「野放」這個名詞,我總會將他還有護生連結在一起,但是這個東西到底對於生物本身好還是不好?

就許多報導看來,我覺得幾乎是一種謀殺。

 

還記得屏東海生管野放鯨鯊的故事嗎?水缸住不下,只好將小白鯨野放,但是,很多人只注意到這個階段,野放後呢?

帶給鯨鯊的卻是死亡。

現在呢主角換成鱟,以我們目前的技術,是無法直接在實驗室裡將鱟培育到成鱟,只能讓他脫殻2、3次,之後就無法繼續生存,也就是說人工養殖技術其實還不到位,但是,在環境評估的時後,卻將這點列入考慮:因為已經可以人工養殖,所以就算鱟原本的棲息地有所改變,我們也可以利用人工養殖技術,讓這個活化石繼續生長在金門。

請問,這個技術明明才發展那麼一點點,為什麼這可以當成一個破壞原本棲息地有力的支持點?而且,這個野放呢,是在一個完全不是合鱟生長的地方,再找一大堆媒體來,拍照說我們已經有把鱟野放,成效如何?未知數呢,這種野放其實換個角度來看,其實就是不得不為,因為再養下去也是死,野放到海裡,就不能說是我們人工養殖技術不成熟了,是牠們的問題囉,神奇。

 

2.土地跟新世代的連結

這部紀錄片在金門有巡迴播映,也有造成一些轟動,不僅影響了一些金門當地的建設,連帶著影響金門16個BOT案的開發。

之前另外一個鱟的棲息地預計又要做一個大工程,但是很多人就利用網路的力量,挺身而出,這個舉動,讓這個棲息地免於被開發,而站出來的,都是年輕人。尤其是在讀金門大學的同學。特別是戶籍不在金門的學生們。

為什麼當地人沒有要站出來?其實這個問題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該如何解釋......

人與土地的連結若是越深,為什麼對於他即將面臨的重大改變卻是無動於衷?我不知道為什麼會無動於衷。

我所能想像到的就是:1.有可能是擔心自己的基業都在這邊,會不會遭人報復2.再消極一點,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吧3.改變之後再去適應就好......

個人利益+人和思想V.S.環境權的拉鋸戰,該選哪邊站,其實是蠻不容易抉擇。

或許這些戶籍不在這裡的人,比較容易沒有任何羈絆、跳脫當局者迷的想法,用一個客觀第3人的角度來評價環境跟經濟利益的抉擇吧。

 

 

3.生計和生態,永續發展的方向

跟上面一點有點關連,生態和生計,大家要怎麼選擇?

刪海經也有點出這個矛盾。 

雖然說第1級產業在大家印象中都賺不了什麼錢

但是這個其實是很糟的刻板印象。

這個鱟的血液其實大有功用!!非常適合拿來當作試劑,是生物科技的好幫手!!!

我說你一定不相信.....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來看看新聞怎麼說:

鱟的藍色血液 救了無數人類性命 (蘋果 即時新聞 2014年12月20日18:35

「據《inhabitat》報導,鱟的血液有兩大特點,其中一個是含有銅離子,所以血液為藍色的;第二是從血液中可以提煉出特殊的「變形細胞溶解物」試劑,可以準確、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,也可用在製藥和食品工業中檢測是否有毒素污染。而為了採集鱟血製成試劑,每年在美國東海岸約有25萬隻鱟會被送往相關企業,經過清洗後採集約30%的血液後再將牠們放回大海,也有研究資料顯示採集血液後的鱟死亡率在10%到30%之間,或多或少影響到了繁殖率。
這些專用於細菌內毒素檢測的美洲鱟試劑(Limulus Amebocyte Lysate,簡稱LAL)每夸脫(0.946升)售價約為1.5萬美元(約45萬台幣),而每年的產值約為5000萬美元(約15億台幣),現在LAL已經發展為龐大的產業,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授權生產的每種藥物,都必須經過LAL測試。」

活化石新科研鱟血藥界新寵| 財經新聞| 中央社即時新聞CNA 2014/05/31 10:07)

「鱟血因含有銅離子而呈藍色,可萃取溶質製造試劑,用來檢測醫療用品或人體用注射品是否有細菌內毒素(endotoxin);目前市場上每公克冷凍乾燥的鱟變形血球溶質萃取粉末高達新台幣5000元以上。
成勇生說,每隻母鱟約有400cc的血,抽取1/3到2/3的血仍能存活,因此鱟如能完全養殖,經濟效益無窮,這也是造就鱟血有「藍金」美譽的原因。
鱟試劑除用來檢測放射性藥物、生物製品類、注射用藥劑、抗生素類及醫療器材類的內毒素污染情況,也可用於製藥工業、醫院、醫療設備製造及其他精密高科技工業中所用的高品質純水檢測。」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政府不是一天到晚在提倡要發展生物科技嗎

那.這麼有經濟價值的物種,不保護不會太可惜嗎?

 

我不是不贊成開發,每個決定都是有利有弊,但是,以臺灣經驗來看,開發的大餅畫得是如此之大,實際上到底有沒有達到原本所規劃的目標呢?恩...好像很多都與目標相距甚遠。

你只要開台車,沿著臺中彰化那段西濱走一趟,遼闊空曠的土地,是彰濱工業區阿,但是這個工業區幾乎沒有廠房進駐。那,傳說中會帶來的經濟利益呢?請指點愚昧的我讓我看到說好的經濟利益在哪裡吧。既然土地已經填平,基礎設施都用好了,為何不在原有的開發基礎上,再更進一步的改造,還要再去把一塊好好的土地再徵收,再填平呢?我真的猜不透後面神秘的道理呢。

 

環境的開發是回不去的,鱟住了超久的家破壞了之後,牠會在去找別的地方亦或是開始悄悄開始絕跡呢?

主事者應該要深思這一點啊。

 

 

最後,記得看篤姬的時後,有一個點讓我很震撼,就是很多人所做的時情,在當下看起來是很沒有道理或是無法同意的,但是如果去探究背後的原因,你會發現其實他們為了要達到一個他們心目中更為理想的境界,不惜犧牲自己性命或是被人誤會也要完成這個任務,我覺得這點讓我很震撼。

或許你的理想當下沒有辦法為世人所理解,但是如果你確信他是一條正道,那,就走下去吧。

 

我不知道如果阻擋了經濟開發,換來鱟的生活空間,會不會是一條錯誤的道路?但是,我知道如果是我,我會喜歡大自然的環境勝過於開發。而且既然有人是站在開發派,那我更要義不容辭的站在保護物種立場,總會有一個是對的,我不能說孰對孰錯,就讓歷史去證明一切吧。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刪海經 20號倉庫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sh0502mo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